新聞

2020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- 2020年10月
度身訂造PSP 計劃 為港培育體育精英
傳統教育模式來說,面對具體育潛能的學生,兼顧學業和運動雙線發展,實在少一點毅力都不行。林大輝中學多年來培育的不僅是具體育潛能的學生,同時亦有不少是香港的體育精英。林大輝中學全力支援精英學生在運動場上衝刺,實在是難能可貴。為學生發展潛能同時擴展人生路,這是一所好學校,必然會做的事情。
PSP度身訂造 精英運動員課程
林大輝中學於2015 年開始,跟香港體育學院簽訂合約,建立「夥伴學校計劃(高中教育)」(Partnership School Programme for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[PSP]),為精英運動員學生帶來嶄新局面:學生既可以全程投入進行集訓,同時得到林大輝中學全力支援,兼顧學習,實踐體育與學業雙線發展。譚日旭校長指,不少原本在名校就讀的精英運動員同學得知這個計劃後,特地轉校過來,期望得到更好的配合和支援。譚校長說︰「例如中六剛畢業的網球健將王康怡,以及今年兩名乒乓球運動員,都是王康怡的師妹,同樣由傳統名校轉到林大輝中學,務求學業與體育雙線發展。」原來這班精英運動員在香港體育學院進行全職訓練,每星期訓練時數超過25小時,還未計算其他在外地集訓和比賽的日子,加上於香港體育學院內寄宿,若在一般學校上課,確實難以追上課程進度。
PSP計劃不僅是小班教學,而且是度身訂造:一星期只有星期三上全日課,星期一、五和六只有半日課,跟體院互相配合好訓練與學習時間。譚校長說︰「光是聽這個時間表已大概估計到課時未必足夠,學校會利用長假期為他們補課,例如暑假,一般學生可享受一個半月的長假期,但PSP 班的同學,暑期會縮短至兩星期,以配合教學進度。另外亦設有補習班,費用全免,補習老師經校方精心挑選,學生可按個人時間安排自行登記上課。事實上參與這個PSP 計劃的學生,大多數都十分緊張學業成績,所以補習時數亦十分驚人。」
多項推薦計劃 助精英運動員升讀大學
校方亦相當明白學生訓練時間緊張,因此為學生提供彈性學習,不僅課程設計盡量濃縮精簡,幫助學生記下重點,而且林大輝中學特別容許PSP班可用六年時間完成正常三年的高中課程。加上若然在DSE模擬考試期間,精英運動員學生不在港,校方亦會安排兩次補考。譚校長指,一般學校不會特設補考,因為除了要重新出卷及制定marking scheme外,還有一系列的行政手續。他說︰「我們真的希望盡量協助學生能升上大學繼續學業,不論是補課、補考,我們的老師即使工時長了,功夫多了,仍盡心盡力為學生的前途著想。」
精英運動員要考上大學,有不同的計劃可參與,體院與大專院校之間有推薦計劃,林大輝中學亦會為精英運動員學生加入校長推薦計劃,協助更多學生完成大學夢。2018 年林大輝中學第一屆精英運動員考DSE,今年2020年已經是第三屆。譚校長分享學生的成就︰「我們是全港最多學生考DSE體育科的學校,即使有推薦計劃,但學生亦需要在學術上達到一定水平才可以入讀大學。而每年,林大輝都有同學入讀香港中文大學,有修讀體育系的,也有修讀其他科目的,例如酒店管理系等。」
雖然PSP計劃只適用於高中,但若然家長由小學開始已察覺到小朋友的體育潛能,林大輝中學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,因為校方投放在體育發展的資源十分充足,設施完備,校內設有球場、體育館和泳池,學生如需要培訓練習,可省下舟車勞頓的時間。另外時裝設計課亦有相應的特別室,林大輝中學的時裝設計課於學界相當知名,每年均設大型的時裝表演。校監林大輝先生認為學校在硬件配套上可以更完善,於是校董會預計批出港幣六千萬用於重新規劃校舍的空間,新翼學生活動大樓會再擴建,10月施工,下一個學年可投入服務。
籌備網課 嘗試不同系統
當初開始建立錄影課堂,純粹為了配合精英運動員學生,因為他們經常需要離港集訓或比賽,於是學校特地拍攝課堂內容,讓精英運動員學生能於睡前或晨練前,擠出時間了解課堂內容。數年前校方以最簡單的方法,老師上課前放置好三腳架和攝影機拍下課堂內容,再放上伺服器,但因為錄影片段又長又多,令伺服器負荷過大;後來添置另一套系統,在課室安裝好鏡頭可以隨時錄影課堂,但聲音和畫面質素未如理想,加上精英運動員學生若身處國內,就無法連接使用。校方亦從善如流,再想辦法解決。譚校長說︰「例如當沈金康教練帶領所有單車健將到雲南集訓,學生面對學業上的停滯,我們需要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困難,所需的網課或錄影課,只有兩個條件︰1.可於內地使用、2.可實時上課同時錄影。」
最後校方千挑萬選,去年購買了Lifesize視像會議系統。有別於常用的Zoom軟件,Lifesize可以錄影與及供學生在內地使用,可將影像檔案直接儲存於雲端。同時,學校已購買無限任存的雲端戶口,供學生隨時隨地學習,足證校方大力投放資源,有效支援學生學習需要。
因利成便的精密網課
而去年添置Lifesize主要是因為PSP班的學生,學校卻受到疫情影響突然停課,而且一停就超過半年,因利成便開設全校網課。譚校長說︰「一開始使用時剛好遇上11月首次停課,及後因疫情反覆停課。剛好我們需要照顧精英運動員學生,有部分老師習慣做網課,加上老師整體較為年青,所以學校只用了一星期做部署,便已經成功地為全校順利開展網課了。」
當時為了讓老師學習如何上網課,特地花了一星期培訓老師。林大輝中學教育發展總監葉深銘老師當時建議,實行網課最好分有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只上學科,沒有術科,全級分成兩個大班上課,由最資深的兩位老師教授,每節只有20分鐘,其他老師一邊觀課,一邊吸收網課技巧;第二階段,基於一直沒有復課,於是學校再變陣,回復正常分班上課安排,每節課時延長至半小時,並加入術科,每科一星期下午只上一天課;至第三階段,跟從夏令時間表,每節30分鐘,學科與術科齊全,小息減至十分鐘,沒有午飯時間,課堂至下午1時20分鐘。譚校長說︰「葉老師真是高手,網課經他安排下,過度得特別順利。今年開學更發出通告,要求全體學生上課時必須開啟鏡頭,確保學生參與課堂。同時叮囑老師需要定時點名向同學提問,提升他們課堂上的參與度,如學生完全沒有開啟鏡頭或沒有回應老師的提問,即當缺席處理。」並且視乎需要,在課堂中設有密碼,做好網絡保安。
精英運動員學生為數雖然不多,但學術水平差距較大,也並非每位精英運動員皆立志上大學,一心渴望做全職運動員。譚校長說︰「學生年紀未成熟,目標可能未夠長遠。我們作為師長,有責任告訴學生完成基本學業的重要性。因為全職運動員生涯十分短暫,可以轉型當教練當然好,但若因傷患未能成為教練,或未知的種種因素,當退役時才發現無以為繼,亦無學歷為人生下半場鋪路,到時才後悔的話,確實為時已晚。因此在學業上打好基礎十分重要,即使並非即時繼續升學,退役後亦可以選擇繼續進修,又或善用運動員不錯的體能,投身紀律部隊亦可。我希望學生能在林大輝中學的協助下,於人生下半場的事業發展,有更多出路和選擇,這亦是我們對學生負責任的表現。」
弘揚中華文化 建館提升學生興趣
為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認識,從而提升學生對社會、國家及民族的歸屬感,建立優良的品格。學校於去年開展推動中華文化的計劃,並增建「中華文化館」以作配合。館內設計開揚優雅,午間開放,並有中文及中史老師駐場,舉行棋藝、茶道、書法等活動,館內置有一些跟中國文化有關的書籍、玩意,以及安裝弧形大型投射屏幕,播放有關中華文化的影片,古色古香之餘又不落俗套,讓學生願意花更多時間留在館內體驗。譚校長表示,為了配合弧形大型投射屏幕,老師已努力製作大量與中華文化的相關影片,讓學生潛移默化增加中華文化的知識。
林大輝中學在農曆新年前亦特別舉辦「中華文化日」,譚校長表示,可視此活動為校內的年宵。活動由中一至中五學生籌備,每班負責一個攤位,內容必須以中華文化為主題,包括有︰下棋、投壺、蹴鞠等等。學生設計攤位之前,須遞交計畫書,並自行籌措資金、購買材料等,學習中華文化之餘,同時亦能學習如何營商。在過程中,學生可以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,例如「蹴鞠」,即是現代的足球,但古時原來是訓練士兵打仗,慢慢才發展成民間遊戲,而「投壺」則是古人普及的玩意,在歐陽修的《醉翁亭記》也有記載,玩法類似射箭,但相對之下,危險性較低。
譚校長指,林大輝中學亦預計三至五年內,設計出一套「中國歷史與文化科」課程,於高中開辦。譚校長說︰「雖然高中設有中國歷史科為選修科,然而若學生並沒有選修,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將會非常有限。我希望中華文化會成為林大輝中學的最新辦學特色,所以計劃在高中開設「中國歷史與文化科」,必修但不設考試,旨在讓學生在沒有壓力下吸收中國文化。」中化科雖然是必修科,但每星期可能只有一堂,內容以中國歷史發展作主軸,以中國文化為主要內容特色,諸如器物、思想、民族等文化特色,以至讓學生認識一般名山大川、地理和人文知識等。事實上隨着高中課程改革,修讀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科的人數較前大幅下跌,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日漸薄弱,意味著傳統中國文化,欠缺機會承傳。他認為作為中國人,理應認識中華文化,並期望藉著一系列的計劃,提供機會,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。